国之瑰宝—南宋夏圭的传世佳作欣赏[艺术三万年]
溪山清远图
(Need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Contact us!)
Description
《溪山清远图》是南宋夏圭的传世佳作,纸本长卷,墨色,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描绘晴日江南江湖两岸山色空蒙、水光潋滟的清远秀丽景色。画面从雾景开始,近处的巨崖大石清晰可见。一片茂盛的松林在阳光下生机勃发,密林深处的楼阁院落若隐若现,院前有小桥流水和往来行人。
国家:中国
名称:·《溪山清远图》
媒介:彩陶
艺术家:夏珪
尺寸:47X889 厘米 (高X长)
地点:故宫博物院,台北
时期:南宋
年代: 约公元1205年
作品介绍
这幅山水画是南宋画家夏圭(注1)最出名的一幅手卷中的一节,表现出他能得心应手地运用笔墨来表现远近、实虚和明暗。和马远(注2)类似(参见D575马远的《对月图》),夏圭大量运用墨的浓淡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渐退的云霁。画面的气氛极为柔和,近距离场景中甚至能感觉到湿润而带来的不适。相比之下,他用大胆而苍劲的笔法描绘了突起的悬岩和附近山石形成的嶙峋怪石以及参差不齐的松林轮廓,可谓淋漓尽致。他甚至比马远更善用李唐(注3)开创的“皴法”(注4)来描绘层叠起伏的群山。他还极为擅长用毛笔尖精细地勾画出远方的微型人物(见作品最左边小屋前),如我们在这幅《溪山清远图》画卷中常能够看到的那样。
马远和夏圭都曾任杭州画院待诏,他们两人对高画技的追求为后来的“浙派”(注5)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见D686明代画家吕纪的《野雉和芙蓉》(注6))。
注1:夏圭(约1180年-约1230年前后),又作夏珪,字禹玉,為南宋著名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宁宗时(1195—1224)官至画院中最高职等的待詔,并赐金带。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所画山水取景多为“半边”、“一角”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夏半边”之称。是北派山水代表人物之一。夏圭画法和马远也相近,后人把他与马远并称“马夏”,两人著名於空间留白构图,「马一角、夏半边」实為引导观赏者之方向。马、夏二人加上李唐、刘松年,被合称為“南宋四家”。夏圭的儿子夏森,也擅长作画。
注2:马远(1160年-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南宋杰出画家。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附近),侨寓钱塘(今浙江杭州)。是世代画家的后代。马远擅长山水画,继承和发展了北派山水的画风,能自出新意,下笔遒劲严整,设色清润;用大斧劈皴描画方硬奇峭的山石;树木用笔简要多姿,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态;楼阁大都运用界尺,而加衬染;点景人物自然生动,用不同的线描表现不同条件下的各种水势,对自然观察详细,写实能力高超。他是南宋时期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的画受到当时皇室的青睐,多有当时宋宁宗杨皇后的题字;与夏圭并称“马夏”,與李唐、刘松年、夏圭合稱為“南宋四家”。
注3:李唐原供奉北宋徽宗的画院,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李唐颠沛流离,逃往临安(今杭州),以卖画度日。南宋恢复画院后,李唐经人举荐,进入画院,授成忠郎职务。李唐精于山水画,变荆浩、范宽之法,山水画最初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北方山河雄峻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画水打破鱼鳞纹程式,而得盘涡动荡之状。李唐的画风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也培养了一些傑出弟子如蕭照,其后马远、夏圭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画风,和他一起,并称为「南宋四家」。
注4:“皴法”是画中国写意山水画时惯常用的一个步骤、一种技法。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有鳞皴﹑绳皴﹑横皴等。
注5:“浙派”乃明代以江浙地区為中心的职业画派。在山水画方面,承继了南宋院画马远、夏圭的构图与画风,并融会北宋郭熙、李唐的大山水意识,以戴进、吴伟、蓝瑛為浙派三大名家。在花鸟画方面,以吕纪為代表,多以富吉祥寓意之禽鸟為题材,用放逸水墨描写树石坡渚衬托精笔刻画的动物形姿。在职业画与文人画的抗衡交流中,浙派绘画与时代进行深度的对话,影响著后继与之并称的「吴派」等绘画流派。浙派绘画浙派绘画注重题材的生活意义,受收藏家喜爱,亦深深影响著东北亚其他地区的绘画艺术。
注6:吕纪的这幅画中文名是意译,求原名。(提示: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译介传播艺术,每日坚持一篇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文明需要艺术,艺术传播文明。《艺术三万年》是美国Phaidon公司编辑的人类在过去三万年间的艺术精品集,共有作品1000件。 画册精美,内容精湛,但目前只有英文版,不便国内读者欣赏阅读。本人因此每日翻译一篇,希望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全文译出。本公号纯属艺术传播,无任何商业目的。
有何建议或批评,请与版主联系,邮址为:frazerxia@icloud.com
订阅《艺术三万年》微信公号,请长按或扫描下图:
To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