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三万年】阿奴拉达普勒晚期青铜鎏金观世音铜像
观世音菩萨铜像
(Need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Contact us!)
Description
这个铜像是1968年在密亨塔勒(译者注:Mihentale,是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附近的一座山峰。斯里兰卡人认为这里是和尚摩醯陀尊者(Mahinda,印度北部和尚,相传是他将佛教引入斯里兰卡)和德瓦桑-蒂萨(Devanampiya Tissa,斯里兰卡最早的国王之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307年到267年,在他统治期间佛教被引入斯里兰卡)之间会晤的场所,在斯里兰卡开幕佛教)的一个寺院废墟处出土的。
艺术三万年(D450):观世音菩萨铜像
国家:斯里兰卡
名称:观世音菩萨 (Bodhisattva Avalokiteshvara)
媒介: 青铜鎏金
艺术家: 未知
尺寸:49.8厘米 (高度)
地点:国家博物馆,科伦坡 (National Museum,Colombo)
时期: 阿奴拉达普勒晚期 (Late Anuradhapura Period)
年代: 约公元800年
作品介绍
这个实心浇筑的观世音(Avalokiteshvara,亦称无限慈悲菩萨)鎏金青铜像的姿态是所谓“转轮王坐姿“(rajalilasana),即右腿高抬而左手撑在身后,身穿多皱褶的围腰。他表情平静,却又给人以温柔的许愿感。他华丽的头饰上本有一个小阿弥陀佛像(Amitabha,西方极乐世界佛),但现已丢失。这是在阿努拉德普勒晚期(译者注:Anuradhapura,斯里兰卡北部城市,佛教圣地,公元前3~10世纪斯里兰卡国都和佛教中心)所制作的最精美的青铜器之一。直到公元993年为止,阿努拉德普勒是僧伽罗文化(译者注:Sinhala Culture,是斯里兰卡古代名称,又称狮子国、师子国、师子洲。宋代之后,称呼它為细兰。明朝时称锡兰)的都城。这个铜像是在阿努拉德普勒的维哈拉伽拉地区(Veheragala)出土的。与别的地方发现的菩萨像不同(例如西藏),斯里兰卡的菩萨像很少有多臂多手像,而且无论如何精美,相对都比较朴素。
斯里兰卡有世界上最长久最连续的佛教传统。这个铜像是1968年在密亨塔勒(译者注:Mihentale,是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附近的一座山峰。斯里兰卡人认为这里是和尚摩醯陀尊者(Mahinda,印度北部和尚,相传是他将佛教引入斯里兰卡)和德瓦桑-蒂萨(Devanampiya Tissa,斯里兰卡最早的国王之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307年到267年,在他统治期间佛教被引入斯里兰卡)之间会晤的场所,在斯里兰卡开幕佛教)的一个寺院废墟处出土的。小乘佛教(译者注:Theravada Buddhism,是大乘佛教所划分的三乘教法中声闻乘、缘觉乘的统称,包括了所有部派佛教教派,也被用来专指现代的上座部佛教)自从那个时候起一直在这个岛国占支配地位,其艺术特点是强调历史性的人物佛陀悉达多和记录他未成佛之前的故事,即所谓《本生故事》(Jātaka)。不过大乘佛教,其佛教人物和神祇较多样化,在公元7世纪到10世纪间在斯里兰卡也留下了它的印记,这在本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大乘佛教在斯里兰卡消失之后,观世音菩萨的形象逐渐被僧伽罗神殿中的土地神那陀(Natha)所同化吸收。
译介传播艺术,每日坚持一篇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文明需要艺术,艺术传播文明。《艺术三万年》是美国Phaidon公司编辑的人类在过去三万年间的艺术精品集,共有作品1000件。 画册精美,内容精湛,但目前只有英文版,不便国内读者欣赏阅读。本人因此每日翻译一篇,希望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全文译出。本公号纯属艺术传播,无任何商业目的。
有何建议或批评,请与版主联系,邮址为:frazerxia@icloud.com
订阅《艺术三万年》微信公号,请长按或扫描下图:
To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