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请稍候...
他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次,多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却始终未能获奖丨读书者说 | Jooyee 聚译网

他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次,多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却始终未能获奖丨读书者说

发布者:459245886    
点击数: 5647
分享
译文内容简介

一生献给文学,却未能获奖。

1.webp.jpg

尽管是公认的世界最高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也并非总能让人信服,毕竟每个奖都有自己的评选标准和偏好。


一些作家虽然写得好,呼声高,是业界公认的大师,被提名几十次,最终却也未能获奖。今天我们要说的作者,可能要让你失望了,不是村上春树,是已过世的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 。


2.webp.jpg

格雷厄姆·格林


由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档案要保密50年,现在公众只能看到1966年之前的提名档案,所以具体格林1991年去世前总共被提名多少次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已公开的档案,自1950年格林第一次被提名起,到1966年,他共被提名了20次。


1980年,《华盛顿邮报》采访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并撰写了文章《为什么格雷厄姆得不了诺贝尔奖,而索仁尼琴得了?》。


当时,74岁的Artur Lundkvist告诉记者:


Thirty years ago I was very impressed by him… I thought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was a very good book. But I think his work has declined.

30年前,格雷厄姆·格林的作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权力与荣耀》,不过这些年他的水平有所下降。


3.webp.jpg

图书《权利与荣耀》


记者不解:


But Steinbeck (1962) got it 23 years after he wrote his last book, The Grape of Wrath, and Sholokhov (1965) wrote And Quiet Flows the Don nearly 40 years previously.

但是,1962年得主斯坦伯格获奖时距他写最后一本《愤怒的葡萄》已经23年了,肖洛霍夫1965年获奖时距他写《静静的顿河》也有40年了。


Lundkvist说道:


I know. But Greene is too popular. And anyway he doesn’t need the money.

我知道。但是格林的作品太畅销。而且他也不缺钱。


记者又继续反驳,说大部分的获奖作家都已成名,而且一般都不缺钱。


4.webp.jpg

Artur Lundkvist


最后Lundkvist说,反正他自己是不会给格林投票的。


1988年《华盛顿邮报》专访格林时提到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似乎有意避开他的时候,格林说:


"It's a gamble, it's a lottery," he says. "There are a lot of other people who deserve it too, and never got it, like Borges. I don't feel slighted at all.

就像赌博或者彩票,有很多该获奖的作家没获奖,比如博尔赫斯。我一点也没觉得自己被轻视了。


5.webp.jpg

《华盛顿邮报》1988年专访格林


不过格林立刻补充道,自己在瑞典学院(Swedish Academy)“有个敌人”(I have one enemy),就是Lundkvist。


"He said himself in an interview that it would be over his dead body that I would get it."

他在一次采访中说“除非他死了,否则我获不了奖”。


根据公开的诺贝尔委员会议事记录,Greene与1961年的诺奖失之交臂,因为委员会出于地区的考量,选择了第三世界作家南斯拉夫的伊沃·安德里奇(Ivo Andric)


6.webp.jpg

伊沃·安德里奇


尽管最终未获诺奖,很多获奖作家都是他的粉丝。比如,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就称赞《恋情的终结》The End of the Affair:对我来说,这是我所处时代所有语种里的最好、最真实、最感人的作品之一(for me one of the best, most true and moving novels of my time, in anybody’s language)


1982年的诺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从《恋情的终结》里借用了大主教的船,放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里。


7.webp.jpg

《恋情的终结》


1983年的诺奖得主威廉·戈尔丁,忽略小说中的宗教元素,称格林为“二十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的最卓越记录者”(the ultimate chronicler of 20th-century man’s consciousness and anxiety)


正如Lundkvist所说的那样,格林的作品非常畅销,陆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比如《恋情的终结》就两次被搬上荧幕。最近的一次是1999年,朱利安·摩尔和拉尔夫·费因斯演绎出轨的男女。


8.webp.jpg

1999年电影《恋情的终结》剧照


这本小说2000年由译林出版社引进,由南京大学英文系柯平教授翻译,2008年再版,最新的一版于今年四月上市。


2015年,《恋情的终结》被《卫报》、BBC评为有史以来百大英语小说,还被很多读者评为最伟大的爱情小说。可是,看名字确实是有些适合光棍节了。


小说由男主人公二流作家Maurice Bendrix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一段婚外情的故事。在小说开篇的第二段中,Bendrix叙述道:这本书记述的,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恨(This is a record of hate far more than of love)。为全书定下了基调。


9.webp.jpg

《恋情的终结》剧照


小说发生在二战空袭期间的伦敦西南部的克拉彭区。Bendrix是一名二流小说家,出于写作需要,他需要了解公务员的生活,于是就认识了邻居Henry Miles的妻子Sarah Miles。二人很快相恋,发生了婚外情。


因为Sarah是天主教,出轨让她内心充满罪恶感,但又不能离婚,所以Bendrix常常嫉妒得发疯,像一条眼睛发绿毒牙里充满毒液的毒蛇。有一次二人在Bendrix家偷情,空袭突发,一颗炸弹落下,屋顶炸塌,砸中Bendrix,差点致死。这次事件后,Sarah突然单方面结束了这段关系。


10.webp.jpg

《恋情的终结》剧照


两年过去了,在一个漆黑的雨夜,Bendrix看到Henry从草坪上走过,出于“恨”和好奇心,便上前打招呼。对出轨毫不知情的丈夫Henry居然对Bendrix说,他怀疑妻子对其不忠。这更加激起了Bendrix的好奇心和嫉妒心,于是他雇了一名私家侦探做调查。


小说从那个漆黑的雨夜开始讲起,Bendrix在开头就说:故事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Bendrix的讲述混合了闪回、意识流和传统的叙事方法,后面还引用了Sarah的日记,来揭开她突然离去的隐情。


11.webp.jpg

《恋情的终结》剧照


空袭的那天,眼看Bendrix不省人事,天主教徒Sarah开始向上帝起誓,如果Bendrix活下来,她就结束这段恋情。


在Bendrix写小说的一年前Sarah由于肺部感染去世了。Bendrix最终发现,Henry所怀疑的Sarah的“third man”(第三者)是她笃信的上帝。


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作品最后的宗教元素给小说减分,但是格林对于战时伦敦的描写十分精彩,加上细致精准的心理描写,以及原创度极高的叙事手法,使得这部小说备受读者和同行的喜爱,堪称20世纪优秀英文小说的典范。



在这部小说中,Greene首次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我听的科林·费尔斯(Colin Firth)版英语有声读物,音频开头配了一小段幽幽的音乐和簌簌的雨声,费尔斯性感的英式口音入耳,他以影帝级的演绎极为精彩地呈现出叙述者Bendrix那种毒蛇般的嫉妒和阴暗,让人毛骨悚然,就如同阅读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en Poe)的惊悚小说《一桶白葡萄酒》一样。不过音频不是免费的,需要购买。


关于这本小说,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格林之所以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本书是自传性的。格林是天主教徒,1948年便与妻子薇薇安分居,一生未离婚,不过他的婚外情不断。他写了很多以宗教为主题的小说,包括他最好的作品之一《权力与荣耀》(1940)。


他的一个女粉丝Catherine Walston写信告诉他,读了他的宗教主题小说后,她皈依了天主教。和《恋情的终结》中的Sarah Miles 一样,Catherine 是一名叫Harry Walston的公务员的妻子,跟丈夫过了多年压抑的几乎无性的婚姻。

11.webp.jpg


Catherine Walston


1947年,42岁的格林和30岁的Catherine Walston开始了恋情,彼时,他们都已各自成家。Catherine出生在美国,是有名的交际花,跟丈夫过了12年几乎无性的婚姻。此时,Greene也已经厌倦了自己的妻子,以及另一名叫Dorothy的情妇。二人的婚外情持续多年,直接导致《恋情的终结》的诞生。


13.webp.jpg

格林和Catherine Walston


Greene是一个极其注重隐私的人,用《华盛顿邮报》的话来说:


He is a man who wants to know, but he is not a man who wants to be known.

他是一个好奇的人,但却不想被别人了解。


不过,他似乎没有费力掩盖这段婚外情。首先他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且叙述者也是个作家,其次他把女主人公设定为公务员的妻子,并且将公务员取名为Henry,听上去跟Harry相近;格林以前在伦敦西南部的克拉彭区住过一段时间,他的房子在空袭中也遭到了破坏。这些还不够,在图书出版的时候,英国版“献给C”, 美国版则“献给凯瑟琳”。


1999年版本的电影找了英国男演员费因斯出演Maurice,美国女演员朱利安摩尔饰演Sarah,也是为了向这两位原型致敬。跟小说描写的类似,最终两人的关系也因为其中一人的宗教负罪感而破裂。


此外,格林还给Catherine写了大量情诗,出版了两本诗集,只卖出去37本,为了防止更多人知道恋情,其他都被格林销毁了。


格林出生的时候并非天主教徒。1904年10月2日他在英格兰东南部的赫特福德郡出生,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害羞而敏感。他不喜欢体育,为了读冒险故事经常旷课,这些故事对他和他的写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格林写作中反复出现的背叛主题源于他焦虑的学生时代。因为他是校长的儿子,所以经常被同学折磨。尝试几次自杀后,有天格林离开学校,写信给父母说不想再回去了。终于15岁那年,格林被送到伦敦看精神科医生。他的治疗师鼓励他写作,并把他介绍给自己文学圈的朋友。



后来格林上了牛津大学的贝列尔学院。整个大学期间,他终日饮酒,负债累累,不过在校期间担任校刊编辑积累了经验,又对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不断地打磨写作技巧,毕业前就完成了一部小说。


1925年,格林本科毕业,成为《诺丁汉》期刊的副编辑,在那里他遇到了未来的妻子薇薇安。和凯瑟琳一样,薇薇安也写信给格林谈他作品中关于天主教内容的错误之处,在她的敦促下,格林在1926年成为了天主教徒。


格林不喜欢《诺丁汉》的氛围,1927年他成为伦敦《泰晤士报》的副编辑,娶了薇薇安,生下一儿一女。在《泰晤士报》期间,格林写了政治小说The Episode,被出版社拒绝,而后他终于出版了21岁时写的小说《知情人士》The Man Within,并获得成功。随后他做出艰难的决定,辞去钟爱的编辑工作,成为一名自由写作者。


考虑到生计问题,格林既写畅销小说,又写严肃小说,也写书评、影评,并为电影撰写剧本。他编剧的电影《堕落的偶像》(The Fallen Idol),获得第22届奥斯卡最佳编剧提名,并斩获第13届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奖最佳剧本奖。


14.webp (1).jpg

《堕落的偶像》剧照


接着,渴望冒险的格林开始了世界之旅,也为他的写作搜集素材。瑞典之旅写就了《英国造就了我》England Made Me,徒步穿越400英里利比里亚丛林之旅写成了《没有地图的旅行》Journey Without Maps,二战期间他为英国情报机构在塞拉利昂工作,他的小说《命运的内核》The Heart of the Matter就发生在那里,很快这本书的中文版也要上市了。


他在墨西哥所目睹的天主教的迫害让他感到恐惧,他写成了最好的小说之一《权力与荣耀》。疯狂的全球冒险持续直至晚年身体不允许。


1991年4月3日,格林在瑞士去世。



格林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但却极力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他人了解;他是天主教徒,一生婚外情不断,但却至死也没离婚;他既写迎合大众的畅销作品,也写严肃主题的小说。


他一生游历于墨西哥、南非、西非、越南、古巴、中东等战乱之地,甚至为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工作,并以此为背景创作小说,关注人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救赎、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是20世界人类的意识和焦虑最卓越的记录者。


编辑:李雪晴


[注: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其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admin@jooyee.com,谢谢]


热门评论